机械之家讯:周成洋
环保问题事关国家民族的生存大计,是我们社会在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关系到亿万百姓的切身利益,应当是我国信息化发展中要重点覆盖到的一个领域。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有序推进,环境治理必然更加科学和精准,治理效果必将更好,美丽中国的步伐必将更加稳健。
信息化建设为我们迎接生态文明时代提供了重要的动力,以信息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例,一批批“智慧城市”的出现为解决“城市病”提供有效途径,能够促进人地和谐。众所周知,人口、资源、环境、交通等“城市病”是所有都市圈与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通病,可是国际上的几个主要城市群开展的智慧城市实践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应当进行借鉴,从中吸取有用的经验。
在解决交通问题方面,东京都市圈将智能交通系统与轨道交通完美结合,打造便捷“通勤圈”辐射式带动区域发展;纽约都市圈通过实施“中城动起来”项目,利用智能交通系统,整合交通数据,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在打造绿色低碳城市群方面,伦敦城市群通过签署欧洲“绿色数字宪章”,开展城市间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现城市群生态联保;东京都市圈通过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办公空间、利用节能技术产品等举措,构建环境友好型都市圈。
城市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活动空间和相应服务。当前的许多“城市病”都体现了环境受挫的一种“反噬”———我们对环境的破坏终会作用于我们自己的身上。显然,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改变生活格局,促进城市的绿色化发展,能够缓解城市与人的紧张关系,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进步,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增强发展能力、提升应用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三大战略任务,包括14项具体工作内容。其中“提升应用水平”这一项,主要是落实“五位一体”(文明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总体布局。并且,《纲要》中对“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点作出了安排。可以见得,信息化建设过程,提升应用水平,尤其是提升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用水平,十分重要。
近年来,全国的环境监测信息化工作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实际的应用中,以信息化构建的新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为美丽中国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国家建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环境监测网、近岸海域监测网等。定期开展水质、沉积物和生物监测;国家生态环境监测采用遥感与地面监测相结合、全国与典型区域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初步构建了生态环境立体监测体系。
覆盖多领域、多要素的综合性监测网络是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一个表现。但在环保领域,信息化建设并不止步于此。近些年,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国家级、省级环境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基本上已经建成包含各环境要素的环境监测数据库平台系统或各要素子数据库,有利于加快改进环境监测数据统一管理。这些成绩无不在诉说信息化建设为我国环保事业做出的贡献,也说明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性进步,在协调人地关系、改善城市绿色发展、开放信息数据监测,共享有效成果方面发挥了桥梁的作用。 机械之家为您提供最全面的钢管,板材,铝管,铝材,板材钢管品牌的装修知识点和各种板材钢管的导购与在线购买服务,拥有最便宜的板材钢管价格和最优质的售后服务,每天都有秒杀的抢购活动哦!敬请登陆机械之家:http://jixie.jc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