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之家讯: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信部近日联合印发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将用5-10年的时间推动中国装备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
规划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加快接轨,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力争达到90%以上,装备制造业标准整体水平大幅提升,质量品牌建设机制基本形成,部分重点领域质量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装备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到2025年,系统配套、服务产业跨界融合的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基本健全,企业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质量主体责任意识显著提高,有力支撑《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标准和质量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打造一批“中国制造”金字品牌。
规划提出,在四大工业基础(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领域开展三大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同时加快推进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标准化。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机械装备、新材料、高性能医疗器械十大重点领域,规划要求要实现重点突破,加快装备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质量国际竞争力提升。
同时,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重点领域,要制定中国标准“走出去”工作方案,加快引进国外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技术和高端人才,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年来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目前面临着非常突出的质量可靠性问题。很多装备产品能做出来了,但是可靠性和满意性差距比较大。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中国已经能生产相应的装备,但用户(包括系统集成商)不敢特别去用。“系统集成商要对用户负责,为了保证稳定性和可靠性,就不敢在汽车自动化焊接领域轻易使用国产机器人,中国的装备只能应用在很低端的领域”左世全说。
左世全表示,装备制造业质量标准的提升需要大规模的应用,只有通过使用才能不断改进,不断提升。而如果一直难以推广应用,其质量标准只能停留在较低水平,因而这需要更多政策面上的推动。
在他看来,提升中国装备质量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就是标准化,只有通过后者才能实现一致性,从而确保质量可靠性的实现,在完善标准建设过程中,应该推动与国际上更高标准的对接,一方面提高中国装备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国装备走出去的步伐。
机械之家为您提供最全面的钢管,板材,铝管,铝材,板材钢管品牌的装修知识点和各种板材钢管的导购与在线购买服务,拥有最便宜的板材钢管价格和最优质的售后服务,每天都有秒杀的抢购活动哦!敬请登陆机械之家:http://jixie.jc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