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之家讯:以“聚焦 对话 分享 聆听”为主题的“2014年压缩机高峰论坛”于10月26日在上海市静安区香格里拉酒店5楼盛大开幕。本届论坛由中国压缩机网、《压缩机》杂志主办,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压缩机研究所、开放力商学院协办,是2014上海国际压缩机及设备展览会(ComVac ASIA2014)的展前论坛。
深圳寿力亚洲实业有限公司总裁叶春做《外资企业发展历程与现状》演讲后,与业内人士就此话题展开精彩讨论,本站根据录音摘录如下:
压缩机市场的增长情况是行业各个环节的人都关注的话题,据观察,2009到2011年,市场增长超过15%,但在此之前每年有将近20%的增长。2012年第一次下跌,市场缩小了13%左右。2013年整个市场缩小7%左右。估计今年可能会缩小5%~8%。预期,整个市场会成为一个低速度增长的市场。
国内企业有很多成本,实际没有算到价格里面,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
客户选择的时候,不是先有这个需求,而是市场上先有这个东西,然后有了这个需求,但是这两者的差异在缩小。
目前有一部分国内品牌在跟着跨国公司的品牌走,还有一部分国内企业的产品质量、性能质地比较低,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市场,就是中间市场。目前有一个流行的词语,叫足够好,或者够好,正好能够满足你的要求,所以“够好”是目前非常明显的一个趋势。
跨国公司将来怎么走?
现状一:市场在缩小。市场高速增长的时候,大家不去关心竞争对手怎么样,只要自己能够生产,渠道能够跟得上。但市场在今后几年持平,或者下降,或者没有高速增长的情况下,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现状二:优惠政策消失。跨国公司原来一直稳稳地做高端品牌,高端市场。享受产品的质量、知名度,还有国家的采购政策。早期的压缩机,免关税的同时免增值税,百分之十六七的关税,加上31%的增值税,所以附加成本很低,但这样的好事已经过去了。
对策:
一、以不变应万变。我还是相信我的客户和产品。
二、降低产品定位。如果觉得市场很大,有些产品的某些参数、某些指标实际没有必要,可以降低一些。此举长远来说,对企业和品牌存在品牌风险。
三、创意品牌。
四、合资企业。中国的市场不是一个金字塔,而像一个菱形。中间很乱,两三年做一个市场,高端的少,低端的也少。
五、业务合作
小组讨论:
贾建伟:外资压缩机企业面临这些压力,可以收购,也可以降低品牌定位。与其为了降低成本,做过多优化,我宁愿坚持自己的品牌定位,保持品牌的客户群和潜在客户群。
叶春:压缩机市场上,外资企业的比例在下降。外资企业怎样来维护品牌?我们很少在价格方面去拼,是从节能、可靠性、售后服务各个方面来考虑我们的品牌。
吴斌:从外资这个平台看待中国的压缩机市场,现在碰到的一个瓶颈就是面临内资品牌企业的竞争,主要是价格方面。
对此,我们是不是要看一下长期的目标和短期的目标。客户需要的是高性能的产品,从这个观点来看,我们外资企业在现在的基础上,要实现几个坚持。
一、坚持对产品的开发,不断提高技术水准。
二、坚持对产品质量的保证。
三、坚持对人才的培养和企业运营的管理。
四、坚持不断降低成本、费用。
国内供应商和国外供应商,产品是有区别,但外资企业的优势更多体现在管理上,但是这些投入所产生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报,因为现在国内客户更多考虑的是初期的投入。但不可避免的是,未来会越来越考虑总体的投资,总体的投资回报。外资企业已经在这个路上,所以还要坚持在这个方面的扩展。
叶春:如果我们坚持自己的一个品牌,那么我们面临的客户群会越来越缩小。我们可能会把产品定位往下降,不管是现有产品减配还是价格下降,或者创立公司。
刘宇镝: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策略,正如宝华,在一个细分的市场(高压领域),有很大优势,有固定的客户。那么他真没有必要改变品牌定位和市场定位,因为还没有出现这个需求。
市场是变化的市场。有的企业从原来非常有优势,到优势越来越少,公司策略就要调整。一个抱负远大的跨国公司,可能他做低端、中端市场是不得已的选择,高端市场有一批稳定的客户,但是要增长必须要有新的领域来增长,这就有一定的难度。
叶春:合资企业大家都讲强强联合或者强强互补。实际我的观点是,合资企业并不是真正的强强互补,而是风险分担。
贾建伟:合资企业,风险分担也好,强强联合也好,就是各取所需。
机械之家为您提供最全面的钢管,板材,铝管,铝材,板材钢管品牌的装修知识点和各种板材钢管的导购与在线购买服务,拥有最便宜的板材钢管价格和最优质的售后服务,每天都有秒杀的抢购活动哦!敬请登陆机械之家:http://jixie.jc68.com/